臺北市立動物園的鴯鶓,今年共產下87顆蛋,動物保育員挑選其中的16顆蛋用孵蛋器孵化,孵出的3隻小鴯鶓,跟「奶爸」一起在澳洲動物區生活,學習鴯鶓的謀生技巧。鴯鶓是澳洲的國鳥,雌、雄從外觀無法區別。繁殖期間雌鳥每隔3-4天產一枚蛋,用落葉覆蓋後就離開,孵蛋及育雛的工作完全由雄鳥獨立完成,孵蛋期間約8週,鴯鶓爸爸不吃不喝,只有翻蛋時才會站起來,完全靠體內的脂肪維生,這段時間不會離開。今年3隻幼鳥雖然都是由機器孵化,但雄鴯鶓見到牠們後,立刻父愛湧現,像爸爸一樣的將牠們帶在身邊,非常盡責的照顧牠們。鴯鶓的蛋尺寸約139公分、重量450-650公克,深綠色的蛋殼無法透光,因此動物保育員根據經驗挑選鴯鶓交配後幾天所產下的卵,做為孵卵的選擇條件。今年共孵出3隻,目前3個月齡。鴯鶓屬早熟型的鳥類,雛鳥孵出後幾天就能自己覓食,身上帶有米色的保護條紋,約3個月齡左右條紋逐漸淡化消失,鴯鶓爸爸會繼續帶著牠們到6個月大。鴯鶓是除了鴕鳥外,體型第二大的走禽類,鴯鶓雖然有翅膀,但已經退化不會飛行;每隻腳有3根腳趾頭,善長奔跑,最快速度可達每小時50公里,身高1.5-2公尺,體重45-60公斤。鴯鶓小檔案 英名:Emu學名:Dromaius novaehollandiae分類:鳥綱 鴕形目 鴯鶓科分布:澳洲、塔斯馬尼亞島棲地:樹林、灌叢及開闊的鄉下食性:雜食性,水果、種子、花、芽、昆蟲及小型動物等,會吞小石頭幫助消化。繁殖:雌鳥會與多隻雄鳥交配及繁殖,一窩5-15個顆蛋,孵卵及育雛的工作完全由雄鳥負責,孵化的8周期間雄鳥幾乎沒有進食、喝水,雄鳥會帶領幼鳥長達5-7個月,直到幼鳥可以自立為止。形態:大型走禽,腳具3趾保育等級:非保育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