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

为啥越野车轮胎厚而跑车轮胎薄——说说轮胎扁平比对汽车性能影响

观察汽车的轮胎,我们会发现越野车轮胎的胎面与轮圈之间的距离较大,相对而言较为厚实,而跑车则较为薄窄。这里所指的“薄”与“厚”,并非指轮胎胎壁本身的厚度,而是通过扁平比这一概念来描述的轮胎胎面与轮圈之间的相对距离。

扁平比,即轮胎胎壁高度与断面宽度的比例,以百分比形式呈现。以常见的205/55R16轮胎为例,“55”即代表其扁平比为55%。这款轮胎的胎面宽度为205mm,胎壁高度则是205的55%,即112.75mm。扁平比越大,轮胎看起来更厚;相反,扁平比越小,轮胎看起来更薄。通常我们将扁平比小于45的称为低扁平比轮胎,介于45至60之间的称为中扁平比轮胎,大于65的称为高扁平比轮胎。在视觉效果上,低扁平比轮胎更为美观,因此在改装车轮时备受青睐。目前,轮胎的最低扁平比已达到20%,看起来就像是轮圈上覆盖了一层橡胶。

扁平比作为轮胎的关键参数,对汽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。不同车型因使用需求不同而选择不同扁平比的轮胎。越野车型通常选用高扁平比轮胎,如普拉多、兰德酷路泽、途乐和牧马人等,其轮胎规格各自独特。相对而言,跑车则偏好低扁平比轮胎,诸如兰博基尼、奥迪R8和保时捷911等运动车型的轮胎规格也各有特色。至于普通家用车,中扁平比轮胎更为常见,如高尔夫和福克斯等车型使用的轮胎规格普遍符合其性能需求。然而,这些家用车若属于运动版本,如高尔夫R和福克斯ST,则更倾向于配备低扁平比轮胎以提升性能表现。

众所周知,汽车轮胎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缓冲减振,该功能主要依赖于轮胎内部的空气。可以想象,轮胎内部空间越大,空气含量越多,其缓冲减振性能就越好。因此,扁平比较大的轮胎,其缓冲减振性能更佳,进而提升汽车的舒适性;而扁平比较低的轮胎,由于内部空气较少,其缓冲减振效果较差,对汽车的舒适性产生一定影响。

此外,高扁平比的轮胎对轮圈的保护性能更佳。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台阶、暗坑等复杂路况时,轮胎会承受冲击而变形。若轮胎的扁平比小,胎面与轮圈间的距离较近,轮胎容易因变形过度而达到极限状态,这种情况相当于轮胎在轮圈与路面之间受到碾压,可能导致轮胎损坏、爆胎,甚至损伤轮圈。然而,高扁平比的轮胎,其胎面与轮圈之间的距离较大,使得轮胎较难被压缩到极限位置,从而更好地保护轮胎和轮圈。

轮胎的扁平比对汽车操控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。特别是在汽车高速转向时,扁平比会显著影响车身的侧倾、转向精准度和灵敏度。汽车转向时,需依靠转向机驱动车轮改变方向,这个过程需克服轮胎变形。因此,轮胎的变形量及侧偏刚性对转向灵敏度有直接影响。高扁平比的轮胎,其侧偏刚性较低,在转向时轮胎变形较大,导致转向不够灵敏,车身侧倾明显,这种情况下的汽车往往表现出转向不足。相反,低扁平比的轮胎侧偏刚性强,转向时轮胎变形较小,因此转向更加灵敏、精准,车身跟随性好,这类汽车则可能表现出转向过度。

除此之外,低扁平比的轮胎具有更轻的重量和更小的滚动阻力。在行驶过程中,这种轮胎的阻力较小,且不易发热,能适应更高的车速,特别适合高速行驶。通常,低扁平比的轮胎速度等级也更高,例如普通轮胎一般为H级,而低扁平比轮胎则可达W级甚至Y级。这意味着它们能够应对更高的行驶速度,为驾驶者提供更流畅的驾驶体验。

越野车常行驶于复杂崎岖的路况,需面对沟坎、台阶等挑战,因此采用高扁平比的轮胎,以提供更好的缓冲减振效果,并保护轮圈免受碰撞。相反,跑车主要行驶在良好的路面上,强调高速操控性能。低扁平比的轮胎配置让跑车在高速行驶时更为稳定,同时提高转向的灵敏度和精确度。在高速转弯时,车身侧倾减少,使跑车能以更高速度顺畅过弯,充分展现其超凡的高速性能。

对于常见的家用车,舒适性和操控性是我们需要同时考虑的,因此,我们通常会选择使用扁平比较大的轮胎。虽然有些人为了追求美观,喜欢将轮胎改装为低扁平比的设计,但实际上,这样的轮胎并不实用。一方面,其减震性能较差,特别是在行驶在路况较差的道路上时,颠簸感会更加明显。而原厂配置的低扁平比轮胎,通常都经过了特殊的调校。另一方面,低扁平比的轮胎容易受损,路面上的小坑洼、马路边的台阶等都可能引发爆胎风险。此外,这类轮胎的价格也相对较高,对于家用车而言,使用成本相对较高,不太划算。